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拉开了我国改革的大幕。至今39年,从最初的改革开放,至如今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自改革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中华民族在独立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富强、民主、统一。如今,中国实现了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的发展,这无疑是改革以来最大的战绩。经济的大发展,让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让人民增加了强国的信心,让人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这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最直观的感受,相信也是绝大部分公民的感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改革的力度,人民的获得感,有目共睹。正如专题片所说,改革,是一个汇聚中华儿女澎湃激情恢弘的梦想,是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是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知行合一。不付诸行动,不狠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只是一纸空文。改革攻坚,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关键词”。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习总书记指出,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时,总书记指出,起跑决定后程。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对改革的任务和重点,要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进度。对已经推出的改革举措,要加强跟踪了解,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对新启动的改革举措或改革试点,要加大组织和协调工作力度,确保取得成效。这次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时,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改革的具体指导,明确改革政策各个环节的衔接配合关系。各牵头单位要加大年度工作要点的推进落实力度,到人到事,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要抓紧对领导小组工作要点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对账盘点,成熟一个,审议一个,出台一个。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果决勇毅,用行动说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改革者最可贵的政治品格。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实际行动,为“实干兴邦”作出了最好的表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这是邓小平同志给全党的警语箴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党的行动宣言。全面深化改革,行动要快,指向要准,落点要实,需要各地各部门动真格、做实功,该启动的必须立即启动,改革不能等也没法等。尤其是当前经济发展稳中有忧,面对下行压力,面对风险和挑战,更要下好改革先手棋,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从而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克服当前困难,谋求长远发展。
抓落实,必须“聚焦、聚神、聚力”,习总书记开宗明义的这一要求,是真抓实干、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的又一动员令。聚焦,就是要对准具体问题,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当务之急是抓紧落实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司法体制等基础性改革。聚神,就是要以义无反顾的勇气、夺隘闯关的胆识、勇毅笃行的担当,快马加鞭、一鼓作气、奋发有为地把中央改革部署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善作善成、有条不紊地一项一项落实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聚力,就是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正确引导舆论,凝聚各方共识,增强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当前,要扎实贯彻习总书记的要求,改革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中央部门要着力抓统筹,抓方案,抓落实,加强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各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上下互动,直面矛盾、勇往直前。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国外有句谚语:“十个空口说家抵不上一个实干者。”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的不是夸夸其谈者而是真抓实干家。我们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要求,“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抓落实,全面推进改革的深化。如果只会纸上谈兵、虚谈废务,甚至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指手画脚,导致改革措施落空、变味,岂一个“误”字了得?当前,一些部门、一些地方,在落实改革行动上仍然存在着半心半意、等待观望、空喊空转等消极现象,中央着眼民生的一些改革举措,在某些地方之所以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究其实,就是“不推不动”的消极怠工在作怪。无论“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还是“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无论松松垮垮、大而化之的工作状态,还是推诿扯皮、拖延应付等庸政懒政行为,无论是打小算盘、动小心思,还是遇到矛盾畏难而退绕道走,都将贻误改革良机,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有负人民期待,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敌。对此,除了要加强督查、严肃问责,“堵哓舌者之利口,壮实干家之声色”,还要拿出更大决心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藩篱。
一些部门和地方“不推不动”,固然有工作作风等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由于改革要动自己的奶酪,触动既得利益。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动真碰硬,为推进改革大业清障。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何况决定中国命运关键一招的改革大业?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改革的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把改革措施抓实、抓实、再抓实。面对改革深水区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出行动来,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全力推进改革之舟乘风破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