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轻吟,唤醒封藏的醇香,古法榨取之间,流淌自然的馈赠。位于通山县老城区南门榨油坊,榨油机正轰隆作响,处处油香四溢,排队榨油的村民们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油茶是通山县传统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县纪委监委将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领域的重点监督内容,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定期深入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茶农家中倾听民声民意,收集问题线索,持续护航油茶产业发展。
“正值油茶丰收关键期,有关部门有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帮扶?”“近期茶油销量情况如何?”“是否还存在需要镇里出面推动解决的问题?”前不久,通山县大畈镇纪检干部张亚吉在板桥村向天宇茶油基地负责人了解油茶的有关情况。
在紧盯油茶产业发展的同时,县纪委监委还聚焦油茶产业奖补对象、奖补标准、奖补金额、奖补流程等关键点,充分发挥派出监督的“探头”作用,列席县林业局油茶产业项目建设有关决策会议,主动过问并掌握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及进展,通过下发工作提示、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跟进监督,着力排查虚假申报、多头申报、拆分申报等方式套取、骗取奖补资金,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问题。
油茶产业发展项目涉及资金量大、廉政风险点多。县纪委监委深化运用大数据监督平台,实时监测预警,搭建“经营异常主体获得油茶产业补助”等监督模型,归集油茶产业补助数据、注销(吊销)市场主体及经营异常名录信息,通过数据筛选比对,形成动态监督清单,并通过“派单”的形式到相关室部,逐一销号落实。
为解决基层纪委力量薄弱、监督乏力、人情干扰多等问题,县纪委监委发挥“片区协作”联动监督优势,按照就近整合、优势互补、协作方便、有利工作的原则,整合“室组地”监督力量,构建“县纪委监委班子+纪检监察室+派出纪检监察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协作网络,实行审查调查统一调配、共性问题统一解决的工作机制。
同时,探索“纪企直通车”监督机制,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作指示牌,将相关惠企惠农政策“广而告之”至全县油茶种植个体户及企业。公开监督投诉电话和“监督一点通”二维码,通过“上门了解直访、诉求一键直达,问题一码通办”等方式,形成企业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的护航保障模式。今年以来,已及时查处政策落实、违规执法等方面问题7个,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建章立制12个。
在监督措施的有力保障下,通山县油茶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该县累计种植油茶林面积达26.5万余亩,年产值可达15亿元,专业合作社有180家,深加工企业有6家,采取林地租赁、入股分红、委托经营管护等模式形成了公司+基地+村组织+农户和合作社等多个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带动了1.9万农户就业增收致富,自此蹚出了一条既富口袋又绿山头的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将结合通山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不断优化监督方式,督促职能部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打通油茶产业发展的‘中梗阻’,守护好群众增收的‘致富果’。”通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