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缺少法纪学习,没守住底线,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同事,对不起家人……”近日,通山县水利和湖泊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孔某某职务违法涉嫌受贿罪案在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县纪委监委、县人民法院、县司法局、县水利和湖泊局等单位150余名干部旁听庭审,“沉浸式”接受警示教育。
近年来,通山县纪委监委注重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坚持将案件查办与纪律教育有机结合,推动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以案示警,用好身边案例“活教材”
“通山县富水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原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宋某某因违反生活纪律,造成不良影响;利用职务便利,涉嫌受贿罪……”近期,通山县纪委监委将宋某某一案纳入典型案例库。
建好用好典型案例素材库,是用好“活案例”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县纪委监委将本地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中筛选典型案例纳入典型案例库,每个案例有案例介绍、处分决定书、忏悔反思材料、案件剖析报告和监察建议书等资料。
为全局性、系统性思考警示教育,选取不同案例扩充案例库,县纪委监委坚持早谋划、早部署,着力发现典型性案件素材,提前找准警示教育切入点,在调查取证、录制忏悔视频、移交司法、庭审现场各个环节留存影像,为深化警示教育提供鲜活素材。并按照干部层级、岗位性质、问题种类,找准发案廉政风险点、制度薄弱点、监督空白点,系统全面剖析发案根源。
“我们把查办的案例详细剖析,分类纳入到案例库中,不仅成为一线办案人员日常工作的好参谋、好帮手,还成为警示教育好资源。”县纪委监委审理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动态更新警示教育素材库,通过分级分类标签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以案正风,拓宽警示教育“新路径”
“入党的初衷是为群众多办事,却一时糊涂,私心作怪,导致自己这样的下场,非常悔恨。”这是由通山县纪委监委组织拍摄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啃食》在全县警示教育会上播放,片中通羊镇洋都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焦某某沉痛忏悔的一幕。
“看着昔日的老相识如今成为阶下囚,心中很不是滋味,对我触动很大。”参会的一名领导干部感叹到。
用“身边案”警示“身边人”,把“活教材”转化为“治未病”的教育资源。县纪委监委强化本土案件查办成果运用,持续探索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的方法路径和形式载体,通过公开通报典型案例、编制警示教育读本、拍摄警示教育片、摄制忏悔短视频等方式,阐述“案中人”心路历程、腐败特征、违纪违法特点及腐败行为背后的思想变化。同时,推行“观看警示教育片+上廉政党课+参观警示教育展馆+廉政家访+旁听庭审”等警示教育“套餐”,扎实推进警示教育、纪律教育常态化。
在案件素材的运用过程中,通过开展基层案例巡回展出、拍摄以案释法微视频、“清风宣讲团”百村行宣讲活动等方式方法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推动警示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以案促治,写好标本兼治“大文章”
“针对以上问题,请你单位对标对表,切实抓好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针对孔某某案反映出的案发单位存在的问题,通山县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向县水利和湖泊局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以案促改。
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将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已成为县纪委监委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常规之举。
在案件查办之初,就统一安排谋划,办案期间多角度、多层次收集素材,形成阶段性建议提供讨论,查清基本违纪违法事实后由多个相关部门集中讨论反复推敲,聚焦个案找症结,对典型个案深入剖析,发现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潜在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认真梳理问题折射出的体制短板、制度漏洞、管理弱项和监督盲区。
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示提醒函等方式,推动案发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细化完善制度并强化执行,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和滥用的空间,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为避免纪检监察建议书成为“抽屉文件”,县纪委监委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及时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通过定期督查复盘、内部通报、跟踪销号等,验收面上问题整改是否到位、管理短板和制度漏洞查找是否精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否同步推进,推动形成查处一案、发出一书、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应。(李超)